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活动 >

中国日报、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协和医学院联合发布中国抗疫实践报告

时间:2020-04-23 16:37:00

    【编者按】“抗击新冠病毒的中国方案”主题网站今日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中英双语报告,初步总结梳理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抗击疫情的举措和方法,以期与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共同威胁和挑战,共同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报告由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在采访征询60余位公共卫生专家和中外学者意见的基础上,联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共同完成。

    报告通过广泛采集征询专家学者意见,基于权威文献资料梳理,由媒体联合科研机构进行共同研究,以期以调研报告形式客观反映中国抗击疫情的做法和举措。受水平和时间限制,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系统,特别是随着疫情形势变化和抗疫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尚需不断更新充实完善。作为较早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实践的一种尝试,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以尊重科学、遵从规律、尊崇实践的精神,不断总结好人类战胜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经验。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亲自指挥、亲自部署,领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以“准战时”的领导指挥体系和因时因势制定的战略策略,为中国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强领导、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中国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把公众知情作为构建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互动和形成强大共识的重要前提,公众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积极参与抗击疫情,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局面。灵活人性化社会管控以及以传统隔离方式为主的非医疗干预成为遏制疫情蔓延的关键因素;以流行病学调查为核心的排查、检测和监测,成为切断病毒传播链条和对患者实施及时救治的关键环节;以分级设置医院和按病情分类分流救治轻、中、重症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大幅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提升了治愈率。同时,发挥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内高效配置资源,打响后勤保障战,举全国之力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效。中国从国情实际出发,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努力在控制疫情和救治病患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法”。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

      新冠肺炎疫情这一近百年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以巨大勇气和强大力量,坚决阻断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取得了疫情防控阶段性重要成效。如何有效应对百年不遇的全球大流行疫情,目前仍是有待国际社会共同破解的世界难题,中国从国情实际出发,遵循传染病防控客观规律,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努力在控制疫情和救治病患等方面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法”。

      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在采访征询60余位公共卫生专家和中外学者意见基础上,联合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共同研究,初步梳理总结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和做法,形成本报告。

一、社会共识和全民动员

      应对新冠肺炎这样的重大疫情,及早在全社会形成正确认知和推动公民自觉行动至关重要。一方面,坚持实事求是,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发布疫情信息,向公众提供持续、清晰、重要的信息,让人民群众及时全面了解政府应对疫情的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把“公众充分知情”作为构建政府与公众之间良性沟通互动和形成强大社会共识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公众基于社会责任感和对政府的信任感,积极投入到对疫情的全民抗击之中,形成“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人民战争”局面。紧紧依靠人民,是中国抗击疫情的重要经验。

      1、及时全面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

      ——建立日常新闻发布机制,第一时间公布疫情信息。在两个多月时间中,国务院新闻办、相关部门以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名义及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共举行近200场发布会,此外北京市等其他省区市也召开当地的新闻发布会数百场。这些现场直播的发布会全面通报疫情及抗疫工作最新进展,充分回应国内外舆论关切。

      ——启动疫情数据日报制度,及时全面提供精准分类信息。国家卫健委在官方网站等政务平台每日通报前一日各地新增确诊病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当日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新增重症病例、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隔离治疗、重症病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累计治愈出院、累计死亡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和后期增加发布的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情况,以及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等各种相关数据。

      ——坚持对历史负责,依法适时订正病例数据。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为确保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准确,针对疫情早期因收治能力不足患者在家中病亡、信息登记不全等原因,客观上存在迟报、漏报、重报、误报现象,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组织涉疫大数据与流行病学调查,武汉市对确诊和病死病例进行订正,其中确诊病例的死亡数核增1290例,累计为3869例。

      ——创新使用和实时更新“疫情地图”,通告应急响应信息。各地利用大数据技术公布的“疫情地图”,通过社区名称、地址和位置,标明疫情传播具体地点、距离、人数等,并视情况不断调整应急响应和防控警报机制,及时公布交通管制等措施,以便于公众更有效防范传染,遏制病毒扩散。

      2、普及防控科学知识

      ——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舆论影响力,增强全社会的科学防治意识。组织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在扎实研究基础上,通过各类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和互联网不断发布科学防治的权威观点和专业意见建议,提高公众科学认知水平,指导科学防治,倡导科学消杀,特别是推动全面普及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等最简单、最有效的大众防护措施,大力提升公众自我防护能力。

      ——发布操作性强的“防控指南”,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具体指导。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用、旅行、家庭、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居家医学观察等6份公众预防指南,以及专门针对农村地区的《农村居民防控新冠肺炎问答手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从个人与家庭防护、居家医学观察、理性就医、心理疏导等方面解疑释惑,让公众有效掌握防护技巧和防护手段。

      ——及时开展心理干预,引导民众正确面对。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实施分类干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的通知》,各地在原有心理援助热线基础上设立应对疫情心理援助热线;高校开通疫情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服务,互联网医院及相关企业、机构提供网络在线、电话热线等社会心理服务。

      3、主流媒体加强舆论引导提供舆论支持

      ——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方针决策部署,充分体现党中央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措施成效,让民众始终了解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充分反映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特别是一线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公安干警和“下沉干部”的生动事迹,凝聚抗击疫情的精神力量,努力推动形成全国上下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局面。

      ——大众传播和网络媒体加强针对性引导,着力化解民众存在的焦虑、恐惧心理。除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全面反映抗疫救援、物资保障、疫苗研制、社会捐助等公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也正视存在的问题,不回避矛盾,通过舆论监督推动问题解决;在各类平台上设立专区解读疫情、分析数据、研判趋势并及时辟谣,以可信事实和翔实数据澄清是非,引导公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依法行动、依法行事。

      4、全民参与形成社会合力

      ——人民群众积极响应配合政府的防控部署与号召,较快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有利局面。基于对防疫形势的理解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民族文化价值,结合2003年抗击SARS的经历,人民群众以切身感受和实际行动自觉推动形成包括政府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基层社区、志愿者群体以及家庭和个人为一体的全民抗疫大局。

      ——公民高度自律并自觉作出自我牺牲,使社会防控部署措施得以全面顺利落实。无论是重点地区的长时间“封城”、全国普遍施行的社区准入管理还是全民居家隔离、特定情况下的“14天”自我隔离,以及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社会交往限制,都得到全体民众的严格执行,为有效降低病毒传染率奠定了强大的社会基础。

      ——社区建设体现重要作用,“网格化管理”是遏制疫情扩散的关键因素。社区网络作为一种“兜底”的社会管理机制,全国400万名城乡社区工作人员在志愿者配合下,对65万个城乡社区深入走访,宣讲防疫知识,进行心理疏导、收接快递、代购生活必需品等工作,实现了疫情防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排查救治“一户不漏、一人不落”,使消毒消杀和环境整治“不留死角、没有缝隙”,同时让对人民群众的支持保障服务直接进入数亿家庭。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