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赵文化研究暨高校学报名栏建设”学术研讨会简述
时间:2018-06-13 14:22:48
近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与邯郸学院联合举办的“新时代赵文化研究暨高校学报名栏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河北邯郸市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河北省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6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围绕赵国思想文化研究、新出简帛、行唐故郡墓以及高校学报名栏建设等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关于新出简帛与赵文化研究。新出《清华简》第七辑《赵简子》,成为会议的亮点。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副主任刘国忠指出,《赵简子》是失传两千多年的简帛文献,为研究晋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赵简子提供了难得的史料。清华大学杨蒙生结合《说文》、郭店简《穷达以时》的字形,释读清华简《赵简子》首句为“受命将军”。他推论《系年》中的赵狗,或即传世文献中的新稚穆子狗:姓赵,名狗,谥穆子,封在新稚。邯郸学院教授冯小红则根据赵狗执赵政的年代反推,认为侯马盟书的年代当为公元前442年至前441年。侯马盟书的成书年代学术界有七种说法,且长期争论不休,由新材料来看赵桓子嘉主持侯马盟誓的说法最为合理。有学者指出,范献子对赵简子的“进谏”,不应理解成上下级间的“教政”,而是范氏拉拢赵氏,让其选择站队的暗示。清华简《赵简子》所载赵简子与成鱄的对话非常重要,在传世文献《说苑》中也有二人的对话,所以应当重新估量《说苑》一书的史学价值。
关于行唐与赵文化研究。入围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行唐故郡墓及其相关研究,成为会议的热点。河北师范大学副教授何艳杰指出,若从墓向、墓圹、葬式、棺椁、殉人、积石、车马坑、随葬品种类与摆放位置等方面,将太原赵卿墓与行唐故郡墓进行对比,二者诸多共同特点体现了北方白狄族葬俗,印证了赵文化是华夏文化与戎狄文化融合的产物。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孙继民通过实地考察,确定了“南行唐北界”摩崖石刻具体位置在山西繁峙东南神堂乡大寨村口北一公里,王子口南侧200米左右的河西石壁之上。主文为“冀州常山南行唐北界”,即冀州常山郡(或国)隶属下的南行唐县的“北部边界”。从文为“去其廷四百八十里,北到卤城六十里。”这里的“其廷”应该是指南行唐县的“县廷”,而不可能指“州廷”或“郡廷”。
关于出土文献与赵文化研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后晓荣根据有关秦代文物及文献,考证秦代在今邯郸地区所设置的郡县情况:秦邯郸郡的邯郸、武安、邺县、武始、广平、魏县、易阳等县;秦上党郡的涉县;秦巨鹿郡的成襄县,共9县。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秦进才将肩水金关“赵国尉文”简与传世文献结合,揭示出汉武帝以来王子侯国废除后,以多种类型回归故国的现象,提供了诸侯王国有派遣士卒戍守边疆的义务以及诸侯王国戍边者所担任的角色等多方面的信息。
关于赵国思想文化研究。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葛志毅认为,荀子出现在战国末期,在总结先秦诸子百家的意义上,以儒家大师的身份代表了先秦儒家在百家争鸣中的最高水平,表达了向往思想文化集中统一的政治愿望。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解读《荀子·解蔽》“周而成”并非《荀子·正论》首章的错简。其内容讲“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完全符合“解蔽”的主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锐通过《荀子·性恶》引孟子语,对海内外学者关于《性恶》篇是否荀子所作进行回顾,认为《性恶》确实是荀子的作品,但其主旨不是讲人性本恶,而是通过人性“顺是”而导致的恶,进而强调礼义的重要性。
本次会议突出新材料、新观点、新思路,关注《清华简》及近年新出土文献资料和考古新发现,紧跟研究前沿,提出了不少关于赵文化研究的学术新见。同时,与会专家还就《邯郸学院学报》“赵文化研究”等高校学报名栏建设经验与特色化办刊等议题进行了交流。
关键字:文化研究 新时代 研讨会